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让数据共享真正在乡村发挥作用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如何做好村庄规划,是当前很多地方面临的共性难题。据媒体报道,广西通过数据共享破解资料收集整理难题,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规划编制效率,探索出一种低成本、实用性、简易型的模式,2023年全区节省村庄规划编制费用约3.2亿元。这一做法引发多方好评。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一环。虽说不是所有村庄都具备编制规划的条件,但仍有巨大需求。不同村庄地域差异大,发展阶段不同,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各具特色,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能“包打天下”。同时,每一个规划都要切合当地实际,前期需要大量人文地理等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据笔者了解,河南省目前规划编制平均费用为5万—10万元,而广西则平均要花费约20万元甚至更多。对于很多财政能力有限的县城、乡镇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我国多数省份的村庄规划编制,距离完成“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较高的成本投入正是制约因素之一。

仔细分析村庄规划高成本的原因,资料收集整理难占据了相当比重。编制一个村庄规划,要先摸清“家底”,这既包括自然信息,如天文、地理、气候、耕地、森林等环境条件,也包括社会信息,如人口资源、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情况、民俗风情等,内容涵盖方方面面。需要组织设计人员查阅资料、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动用无人机航拍测绘,自然要费很多工夫,还可能面临数据格式多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些信息并非无处可寻,只要打通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广西就是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收集整合了自治区22个部门共37类村庄规划基础数据,搭建安全可控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免费分发给市、县、乡镇、编制单位和村民使用,大幅降低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通过数据共享互通,有利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统筹村庄内部人口、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以及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更好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发展。

不只是村庄规划编制,数据共享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万物互联”“万物皆数”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但筛选处理大量数据信息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信息获取成本实际上越来越高。对于基层而言,数据是助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可大量数据往往归集在省市层面、分布于各条线,基层掌握的数据不够完整、准确,获取数据的途径也较为欠缺。其实,这些数据本就来自基层,经标准化处理后,完全可以让它们安全连接、充分流动起来,释放更大价值。如果把共享服务平台看作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的“底座”,各部门各层级的数据接口就像一个个“插头”,将“插头”置入“底座”,让数据跑动起来、回流共享至县域乡镇,乡村治理将更加科学高效。

除了资料收集整理,如何提高规划实用性也是待解的难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是鼓励村民充分参与规划编制。但现实中,很多乡亲看不懂那些复杂的专业绘图、表格,有的村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就业求学,村民难以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各地探索出一些办法,比如前文提到的广西组织研发用于村庄规划调研和快速编制的软件,村民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查看高清实景影像规划图,填问卷、提诉求,为建设家园出谋划策。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村民既能便捷使用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也可以随时“在场”参与村庄建设,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这也启示我们,引导数字技术参与乡村规划建设,不仅要看到“数”的便利性,更要关注“人”的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数字排斥”。比如,不能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了老年人等数字化能力不足群体的意见需求,不能过度依赖电脑里的统计数据而减少了面对面的走访交流。毕竟,相比一些硬性指标,邻里关系、村民精神风貌等情况是无法通过在线问卷一键得知的,更要靠基层干部“身入”“心至”的实地调研。

当前,利用信息化技术破解村庄规划痛点,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引。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中央农办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提出要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服务能力,有效控制规划编制和实施成本。我们期待各地探索出更多高效率、低成本的实用办法,将规划“底图”化为振兴“蓝图”,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

作者:余瑶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阅读全文

收缩
TOP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Copyright@2022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国家农展馆院内)

邮编:100001

电话:010-00000000

京ICP备2022014798号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14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