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防返贫致贫,底线如何守牢?——三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广受国际社会赞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做好帮扶政策和工作衔接作了安排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慎终如始扛稳责任,毫不松懈抓牢抓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汇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了5年过渡期,“扶上马,送一程”,截至今年10月底,已经有超过六成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我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国际舆论给予广泛认可和称赞,这是世界各国对我国肃然起敬的一件事,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在世界上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大。脱贫攻坚的成果必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守牢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上,不容出现任何纰漏。
要保持高度警惕,防微杜渐,睁大眼睛加强监测。在过渡期的前4年,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同时要看到,近几年,旱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脱贫群众的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返贫致贫的风险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防范整村整乡的返贫致贫风险,更要紧紧盯住每一个监测对象、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个体,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同时强化动态退出,稳定消除风险。每一位脱贫群众的发展,都关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宗旨,关乎脱贫攻坚的成色,只有把每一个个体盯紧了,才能确保底线守牢。
要不断强化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产业就业帮扶,奔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要牢牢掌握在脱贫群众自己手中。近年来,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7万亿元,成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实底气。但也有一些脱贫产业基础不牢,仍需加强扶持,还有一些产业由于市场等原因经营困难、难以为继。我们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该发展的发展,该调整的调整,既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更不能盲目“输血”。要通过脱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脱贫地区的群众能够真正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同时,脱贫群众对务工收入的依赖度较高,要在加强对脱贫群众的技能培训、做好劳务输出对接、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有效就业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看到,不少脱贫家庭已经出现了“超龄农民工”,他们的劳动权益更需要得到相应保障,要及时通过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保证他们的务工收入。
2025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不仅要持续消除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守好守牢底线任务,还应站在更高的历史维度上,将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有机结合。当农村帮扶体系逐步转向覆盖全部农村人口,从底线要求上来说,不能发生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规模性返贫致贫,不能掉下去;从发展性要求来说,要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和欠发达地区加快赶上来,缩小发展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政策体系总体稳定,看不准的不要轻易改变,先立后破,避免留下制度真空,出现帮扶力量断崖式下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必须长期、永久坚守下去。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兜底式帮扶、开发式帮扶更要长期坚持下去,不仅不能有丝毫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是更高水平的帮扶,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一诺千金,使命必达。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全力拼搏,向人民、向历史递交一份抗击贫困、共同富裕的优异答卷,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夯实稳固的“三农”根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阅读全文
收缩
TOP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Copyright@2022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国家农展馆院内)

邮编:100001

电话:010-00000000

京ICP备2022014798号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14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