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

周杨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牺牲奋斗永不止步,理论创新亦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所必须准确把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强调“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理论创新也面临全新要求。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回答好理论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回答好“理论之问”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坚持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关键是要回答好“理论之问”,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并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到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从源头上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研学经典并非盲目照搬照抄,而是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做到联系实际学、与时俱进学,避免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读原著、学原文的最终目标是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在守正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但要在创新和发展中永葆旺盛生命力。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寓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中,在守正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时,才能推动实践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勇于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回答好“实践之问”

  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因此,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中之重是要时刻聚焦新的实践要求,回答好“实践之问”。
  中国实践催生中国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早在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发展提出新问题、新任务,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中催生了新理论新思想。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独特的实践创新,推进理论创新有着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必须要以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践中,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新老问题交织缠绕,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推动理论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对实践产生科学指导作用。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实践要求,在回答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问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回答好“人民之问”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自觉把回答好“人民之问”作为根本价值遵循,继续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理论创新必须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需求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的更高层次的新需求。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的“人民之问”。理论创新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始终关切人民需求,回应人民呼声。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火热实践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回顾历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每一项重大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就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从群众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积极概括、提炼和总结出真正反映人民、代表人民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

回答好“世界之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关乎各国利益和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作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政党,必须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对此作出正确回应,在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中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
  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当前,“新时代”与“大变局”相互交织激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在世界大变局中加以推进。自我们党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挑战不断、风险增多的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不懈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用掷地有声、令人信服的中国方案不断回答“世界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重要论断。这些我们党回答“世界之问”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正在成为破解全球难题的世界共识,也为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明确了前进方向。

  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博大胸怀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兼收并蓄、去粗取精,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必须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声音,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源:2023年第2期《党建》杂志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网微平台

点击阅读全文

收缩
TOP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Copyright@2022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国家农展馆院内)

邮编:100001

电话:010-00000000

京ICP备2022014798号

国冠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14798号